查看原文
其他

永远的怀念(三)——外婆诞生120周年纪念

地球村公民 庐山真容 2023-06-26


上一篇:永远的怀念(二)——外婆诞生120周年纪念


我的外婆夏德贞(三)

——刘凯德 刘莉  刘浩雄 编著

外婆的自传


进入诺立女校(续)

不料第一学期寒假回家,姑母病床不起(1920年初),至春节后(正月初九),姑母逝世。外公叫我去堂伯母家报丧,三次她才出来,开口便讲,“先解决女,后解决姑。”外公问: “ 解决女是怎么讲?”她答,“把女嫁人家,得钱埋姑。”外公不答应,院邻也不许,谓女不是牛马猪鸡,卖给谁?你夏家不办姑丧,我们办,卖女是不行。

如是,由亲友礼葬姑,买一口丑棺材,没做新衣,草草的葬姑母。我不懂事,只知跪在棺前哭:“姑呀!你是多宝贝我、爱我。你死,人要卖我,你放心,我定争气,不负你抚育之恩!”使我最伤心的,是送姑棺上山入土时,再也见不到姑母一点儿形影。

至今仍难受,每逢清明节我去上坟,走到父母坟前我不流泪,未走到姑母坟前就泪下如雨。父母死后,若没有姑母,今天哪有我呢?她一生苦了两生,先抚养我父,后抚养我,她没花我一文(注:其实外婆读小学时校长每月奖她3块大洋,可维持外婆和她姑姑生活费)。

姑母葬后安灵,外公命我安灵,买点米,院邻给煮。夜同院邻江妈睡,从此将了然一身,冷热起居无人问。

正月十五后学校开学,发上学期优良成绩奖,我侥幸名列全校第一。校长问诸同学,此生为何不来?众答,她姑死。教员会派老师至我家,知我劣境,回校后汇报教员会。诸师决定我上学,分文不取,并每月给零花钱一元,并添置衣物。从此,我就在诺立女校度生。

身体和知识日渐长,也懂事得多,总感到同学们有父母,我什么都要向学校要,很羞。同学们吃穿用都比我好,我不在乎,只是发奋努力学习,同人争成绩。因此,校长、老师、同学都看得我重。

高一时,来了新校长,她对学生厉害,不同情穷学生,凡是学校供给者一律改为记账生或工读生,即没有学膳费者,记账上,毕业后归还或在校工作扣除欠账。我的学费由于每学期成绩第一奖免,膳杂费则记账,此外还有书籍、文具、衣物、零花。

所以我每早去给校长写通告(老师们的开会)、送通告,教低年级的数学及两个同学弹琴,免去膳杂费。给外国人挑枕头、桌布、做拖鞋,给百货店织绒衣裤、做衣服,得钱买文具、书籍。

寒暑假学校有什么事就干什么事,有时去外县教暑期儿童学,有时去医院助理(给病人拿饭、倒大小便)。因此我每天的时间很紧,一分一秒都很宝贵。我的学习成绩优异,又是个孤儿以学校为家,处处热情地为大家服务,老师很爱我,同学喜欢我。

1925年夏季完成了初、高中的学业毕业于诺立女校。当天同校长算账,欠学校29元,校长嘉奖我欠的账少,毕业就算帐还债。(待续)

注:1842年,中英签订《南京条约》,开上海、广州、福州、厦门、宁波为通商口岸,称为五口通商。从此中外贸易中心逐渐从广州移到上海。1950年代~1990年代,香港成为中外贸易中心。
1858年,根据《中英天津条约》,增开牛庄(营口)、登州(烟台)、台南、潮州(汕头)、琼州(海口)、汉口、九江、南京、镇江为通商口岸。
1861年,九江正式开埠通商,洋行和民族工商业也随之逐渐开始发展,,成为进出口贸易的重要商埠,华洋商家杂处,南北货物汇集,一度成为全国“四大米市”、“三大茶市”之一。

诺立书院旧址,位于九江市甘棠南路28号,原有西式建筑多栋,多为二至三层建筑,20世纪90年代初起陆续拆除。

1872年,以美会传教士在柴桑路红十字会内办起了半日制女校,时称女子学校,它是江西省第一所女子学校,后来随着校址、规模等方面的变迁,先后易名为诺立书院、诺立神道女中,也称诺立女中。胡遵礼女士任首任校长(时称“监督”)。胡遵理(1874~1951.11.29),1874年出生于美国新泽西州的传教士家庭。

最后其中学部和小学部与儒励合并,成为儒诺联中(儒励与诺立各取一个字命名)及其附小。

现在九江的同文中学前身是私立同文中学和私立儒励女子中学(分别创办于1867年、1873年),是美国基督教会在中国创办的第一批教会学校,也是江西省最早的现代教育机构(现在有的中学或大学号称有一千年历史,其实是把旧时的书院算进去了,与近现代教育没有什么关系)

儒励女子中学的创始人是美国传教士昊格矩和霍格姐妹。外婆6岁时成了孤儿,8岁时昊格矩和霍格姐妹看中外婆让其免费上学,还给外婆每个月3块大洋津贴,维持外婆和其姑姑基本生活费用。

美国基督教会创办的诺立书院和同文中学,为九江、江西乃至全国培养了大量优秀人才。

1923年诺立女校师生春游照(后排左起第四为外婆)

外婆的中学毕业照

同文中学操场


教会里的幼童,很多是孤儿

注:编著者授权本公号原创发布。
上一篇:永远的怀念(二)——外婆诞生120周年纪念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